首页 常识

翡翠玉石原石怎样生成的(冰种翡翠原石的形成原理)

2024-09-10 10:36:58    100 次阅读

有人说翡翠原石的冰种是高温把石头融化了,形成冰种及以上的种水。有人说翡翠原石的雾,是地下酸碱水把石头腐蚀了才形成雾。还有人说现在缅甸场口里的翡翠原石,就是在这个场口的地下火山喷发带上来的。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当你学习翡翠原石技术知识时,如果把这些基础理论都学错了,那你就永远都玩不好翡翠原石。如果你学习到正确的基础理论及原理,其实学习翡翠原石技术并不难,也就很容易看懂一个料子到底好不好,那么冰与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来告诉你正确的原因。

缅甸大大小小几百个翡翠场口的料子,除了原生矿区的料子,其他所有场口的料子都不是一开始就在这个场口里的,而是从原生矿区被河流冲刷搬运下来的。在这个搬运过程中,有些料子会在河流干枯的时候,表面被风化,原生矿的皮肉不分,经过风化会形成有皮有肉,然后又来汛期,河水又继续搬运料子,直到搬运到现在的场口,被河沙掩埋在地下。由于掩埋的时间非常久,由于料子有皮有肉,地下水就会慢慢渗透进入料子,把料子外面的风化皮润育成半透明状,这就形成了翡翠原石的雾。

既然料子外面的风化皮都润育成了半透明,那它里面的透明度就会更好。所以就形成了有雾的料子里面种水就挺好,而没雾只有厚皮的料子,种水就不怎么好,就是因为润育时间还不够久。那么我们玩料子时,就找有雾的料子来玩比较稳,翡翠原石的雾形成原理就是这样。

再谈冰种及以上种水的翡翠原石是怎么形成的。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雾的料子,另一种是没雾的料子,有雾的料子如果压灯雾光很清澈并亮度高,那么里面很可能就是冰种。因为连风化皮都已经润育成挺透明的了,里面的肉哪就会更透明。另一种是没雾的料子,这里讲的没雾的料子,并不包括厚皮料子,只包括脱沙料薄皮料。没雾的厚皮料里面种水肯定不会到冰,因为润育时间不够久,连皮都还没润育成半透明的雾,那么没雾的脱沙料与薄皮料是怎么形成冰种翡翠呢?

因为它们在被河流搬运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裸露在地面上被风化过,或风化的时间很短,基本上还是原来原生矿的皮肉状态,然后再被河流搬运到现在的场口,受地下水长久润育,就形成了脱沙冰种翡翠,这种脱沙料压灯观察灯光透射出来的光越亮,料子的透明度就越高。注意,这里只看透射光的亮度,而不是透射光的长度。料子如果没有底色,质密度又不高的话,透射光就会长,没雾的薄皮料也是一样,看透射光的亮度判断透明程度,而不是看透射光的长度。当然长度也需要有,你只要别把反射光当成透射光就行。反射光与透射光判断料子的透明度原理是相反的,反射光越亮料子的透明度就越低,透射光越亮,料子透明度就越高。

不过冰种翡翠原石的形成,还需要另外两个条件,那就是硬度和致密度都需要很高。判断料子的致密度与硬度就比较简单了。致密度只要观察料子皮壳的苍蝇翅大小,与是否一样大小就行。冰种翡翠原石的苍蝇翅一般来说数量很少,像星芒那么小的苍蝇翅。只有个别皮壳看起来很老的莫西沙料子,允许有稍大的苍蝇翅。因为料子孕育时间实在太久了,料子的晶体结构也会融化成看不见。硬度的判断只要观察皮壳的新老,皮壳的颜色,是否有雾层,透射光的亮度,边缘的锋利度,电筒的刮声与刮痕等表现,综合判断就行。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秒搜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