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盐城到上海多少公里(上海大都市圈“抛弃”镇江?)

2024-10-09 08:40:43    100 次阅读

上海大都市圈是继南京、重庆之后,第三个经国家批准的跨省域的都市圈,且一口气跨了浙江、江苏、安徽等三个省级行政区,囊括了上海、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泰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安徽省宣城市共14个城市。除上海之外的13城市有幸纳入上海朋友圈内。

有人开始纳闷了,盐城距离上海有300多公里,在盐通高铁通车前,开车要5个多小时,坐飞机那更是折腾。而镇江到上海只有200余公里,高铁直达,运行时间1个半小时。那上海大都市圈为何舍近求远?宁将盐城划入朋友圈,却为何不愿带镇江一起玩?

这里不妨回顾下盐城与上海交往的历史往事,透过历史可见盐沪之间一直有着特殊的缘分。

盐城,顾名思义,以盛产海盐取名。众所周知,盐产是封建历朝历代的财政支柱,自唐代以来,以盐城为中心的两淮盐场闻名全国,素有“两淮盐,天下咸”的说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解放后,盐区逐渐废灶兴垦,盐业在如今盐城经济比重中已经微乎其微。但盐城有着广阔的滩涂、盐碱地,人烟稀少,非常适合收容和改造,上海便创造性地提出,在大丰划出一片土地作为隶属上海的垦区。先是在盐城大丰圈了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上海的“飞地”,建立了上海的收容改造场所。当时有三个农场安置知识青年和关押劳教人员。

在上世纪50年代,劳教停止了,这里就成了上海安置人员就业和生产农产品的农场。许多上海知青都插队大丰“飞地”,从那时起到20世纪80年代,先后有8万上海知青来到这片土地上从事生产劳动,从此盐沪两地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改革开放后,盛产农副产品的盐城大丰农场专门提供上海的农副产品。上海人日常吃的大米、蔬菜等农副产品,基本上都是大丰农场生产的。盐城成了长三角地区直供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的最大城市。

从历史上看,上海和盐城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近些年,盐城并不满足只作为上海的“菜篮子”基地,也开始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盐城积极主动接轨上海,借‘海’登高,呼应上海的“龙头”作用。为了更好地融入上海都市圈,确定了将盐城作为上海大都市圈“产业发展新空间、保障保供大基地、生态休闲大花园”的角色定位和发展定位,努力形成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随着盐通高铁通车,盐城与上海距离进一步缩短,将真正纳入上海1.5小时经济圈。

由此可见,盐沪两城是优势互补、功能互补、资源互补的一种现实体现,将盐城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完全符合上海发展趋势和需求,而对盐城来说,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也能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红利。

镇江虽与上海距离不远,为何却被上海大都市圈“抛弃”?就镇江而言,早在2009年,就曾提出打造上海“西花园”,探索接轨上海。随着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两铁”到来,镇江应该是上海的最近的“近邻”。交通便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尽管拥有这些优势,镇江却难以得到上海的青睐,被邀请进入上海“朋友圈”。这次镇江没被划入,说明苏沪还是有各自利益考量的。

江苏大力发展南京首位度,划定了南京都市圈,上海既已新收纳了江苏苏州等六城市,不再纳入镇江也算给了江苏和南京面子。主要还是考虑到南京都市圈已自成一派,镇江已属于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了,且和南京关系更为亲密,联系服务最紧密,承接辐射最直接,共享资源最便捷。对于镇江而言,拥抱省会“大哥”,做好南京的“后花园”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再说,镇江距离上海也不远,完全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以宁镇扬“小三角”融入长三角“大三角”,只要找准自身优势环节,错位发展、协作共赢,在苏南竞争中,镇江是“很有前途”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秒搜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