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粤菜就是广东菜,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粤菜并不局限于广东地区才有。粤菜的覆盖范围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岭南地区。

岭南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端,扇形向海,敞开胸怀,拥抱蔚蓝浩瀚的太平洋。正是这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岭南文化的海洋特质。岭南因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繁多,且经冬不凋。全国第二大第三长的珠江水系横贯全境,五千年前岭南的先人已经在肥沃的珠江三角洲上繁衍生息。濒临南海,还有长6000多千米的海岸线、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滨海湿地和繁茂的红树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得天独厚的食材资源:热带、亚热带动植物,咸淡水域的鱼、虾、蟹、贝……取之不尽。

而自古以来岭南海域就是中国连接世界的交通枢纽,早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商贸给岭南带来源源不断的多国食材。所以,明末清初著名的广东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说:“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乎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

岭南在先秦时代是百越族聚居之地,古越人爱吃、能吃会吃,饮食种类繁杂,且有生吃鱼虾的习俗。秦汉时期,中原汉人大批移民南下,带来先进的烹饪技艺,促成第一次汉越融合,粤菜由此发端。唐宋时期,岭南的中心--广州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南北交流频繁,中外饮食纷至沓来,酒楼、彩楼、高塔及中小食店林立,有流动摊贩,还有夜市,一派太平盛景,“广州菜以'南食’之名著称于世””。

可以说,岭南食材之丰、商贸之盛、食风之炽,成就了粤菜。粤菜以选料广杂精细、工艺博采中外、风味崇尚清鲜而独树一帜,风行寰宇。
粤菜分三大流派: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这是由岭南三大方言民系形成的。广府民系讲粤语,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香港、澳门和广西南部。潮州民系讲潮
州话,聚居于粤东潮汕地区,以及惠东、揭西小部分地区客家民系讲客家话,聚居在粤东梅州地区、粤北韶关、粤中惠州汕尾一带。因为客家人多在粤东山区,潮汕人在粤东沿海,广东人习惯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来形容客家菜及潮州菜。客家菜以禽畜及山区自产的豆腐、腌菜、竹笋为特色,“主咸重油,汁浓芡亮,酥烂入味”;潮州菜以海产品为主,擅长烹制海鲜。“菜肴着口味清醇……偏重香、鲜、甜”。



实际上,在粤菜体系,海洋属性已超越了“靠海吃海”的谋生手段,上升到精神价值层面。与其他菜系相比,粤菜更鲜明地体现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广纳百川、开放包容,以及善于与外来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特质。这些特质已经成为粤菜的遗传密码,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