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破山寺后禅院》 盛唐诗人,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盛唐诗人常建题写在破山寺后禅院墙壁上的一首五言律诗,它的别名是《题破山寺后院》。破山寺,就是在今天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的兴福寺。它是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得光的舍宅。
诗人常建,不太有名,提起王维和孟浩然就知道了因为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名气小了很多,但这首诗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但笔法凝炼,自然天成,还形成两个著名成语;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此诗是描写破山寺后面的禅院,呈现出的是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喜悦之情,也体现了诗人有着高远境界的追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是早晨。入,是进入。古寺,就是破山寺。初日,是早上的太阳。照是照耀。高林,就是高树之林。这两句是说;早晨我进入古老的破山寺,早上的太阳映照着高树之林。
这两句是描写了清晨后禅院四周的环境。入字写古寺美景的幽远,照字将初升的太阳写得神采飞扬,说明诗人此时心情非常高涨。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是弯曲的小路。道是通向,幽处,是幽深之处;禅房就是僧徒居住的房屋,泛指寺院,深就是茂盛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点出题目,描写后禅院的小路和景色。佛教提倡六根清静,而这里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说明僧侣们内心也有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是山里的光景,悦是使动用法.使…欢悦。潭影说明水池很清澈。空,就是让人空净,。这两句是说:山里的光景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空净。这幽静美妙的环境,令诗人惊叹,陶醉,让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扫除,诗人仿佛领悟到空门禅悦的绝妙,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自由无虑地飞翔。
“万籁比俱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是各种声音,这里泛指一般的声音,此,是在此,即在后禅院。但余,是只留下。钟馨,是佛寺中召集众僧用的法器。
这两句是说:各种声音在后禅院这里都沉默寂静了,只留下敲钟击磬的声音。似是大自然和人世
间的所有其他的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空门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