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私盐和官盐的区别(清朝私盐市场:为何湖南进用淮盐后,市场上所流通的盐却是粤盐?)

2024-12-03 09:10:53    100 次阅读

古代,食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古代是盐铁专营,任何胆敢私自贩盐的人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然而,在清朝私盐市场中,为何湖南进用淮盐后,市场上所流通的盐却是粤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清朝法律规定

首先,食盐属于官营物品,任何食盐贸易,都是属于官方。所谓的盐法,就是为了让官方更好地进行食盐贸易的法律。

首先说一下,对于官盐的流通,清朝政府是这样规定的,相近的地区被划分成一个大区,所有的食盐流通都必须在相同的大区里进行,否则一律视为私盐

而在食盐销售方面,清朝政府采取了由商人来进行主要销售的方式,但是,要想成为合法的商人,必须要向清朝统治者缴纳数目不菲的银子,来获取售卖食盐的许可证—盐引,而且,每张盐引可以销售的食盐数量是有限的,并不是你拿到一张盐引,你就可以无限制的贩卖食盐。一旦超过了官府规定的数量,那么你就会再次触犯法律。

为了顺利督管,清朝政府设置了很多官职来保证食盐销售的顺利进行。其中官职最大的就是盐运使。

粤盐进入湖南,为什么?

首先,这和湖南的地理位置有关,湖南地区本来就踏在了两淮盐区和两广盐区的分界点,所以,虽然政府明确了这个地方属于两淮盐区,但是实际上,属于两广盐区也是可以的。等于说,湖南属于争议的地界。

首先,那就是为广东地区自己争气。当时,盐运主要是走水路的。

而广东地区有三条水路,可以直接通向湖南,而两淮地区就不行了,交界的地方全是山地,所以就很难搞,再加上又不像从广东地区,一直可以顺流而下,反而要逆流而上。

种种原因导致了两淮地区的盐运完全是望山跑死马,非常遥远,而粤地则要近得多。于是,市场代替法律做出了选择,商人们都愿意选择成本更低的粤盐。

第二,就是老百姓的选择,清朝的盐运制度,实际上和明朝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作为官场上的顽疾,腐败总是如期而至的。更麻烦的是,按照清朝的这些规定,商人买盐和销售盐的地区都被钉死了。

所以老百姓也只能在固定地区买盐。但是盐和其他物品不一样,他是生活必须。老百姓跑来跑去,实在是麻烦。所以,清朝的老百姓其实更喜欢私盐。

其次,官盐的商家因为销售路线都被钉死了,再加上要花巨额的钱买盐引,所以这个成本就上来了。遇上黑心的官员,可能还要收税。那我们都知道,商人趋利。

那么这个利润从哪里来呢?自然就是从百姓头上来,所以说,私盐的价格比官盐要低很多,所以,如果可以,老百姓都想买私盐。

所以说,虽然官府下了大力气禁止私盐,但是私盐作为一门风险极高的生意,还是因为市场的缘故,最终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自然地理的客观因素,和官府的层层盘剥,才让粤盐有了进入湖南的机会。

粤盐的影响

可以说,不管老百姓有多么钟爱粤盐,粤盐在法律层面仍然是不能持续在湖南地区的。也就是说,这依然是违法的。

然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老百姓当中也不乏有一些胆子大的人。这些人就干起了私盐的买卖。古语说“三人成虎”。也有人说“法不责众”。

在古代,一些以买卖人口作为人口增长手段的村子就出现过这种情况,那就是说,当地所有的人都认为买卖人口是正确的,而官员抓他们才是不正确的。

那么私盐的销售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当干这一行的人变多了以后,贩卖私盐就会觉得我们是正确的。

就这样,官府去抓私盐贩子得时候,就会遇到抵抗,因为朝廷对私盐得处置极其严厉,被抓住了大部分都是死路一条,再加上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正义,所以自然是要反抗一下的。

第一,就是对于老百姓的影响,讲道理,虽然私盐在那个时候的法律框架下,粤盐进入湖南地区是违法的行为。但是,粤盐进入湖南地区,确实让百姓多了一种选择。

第二,那就是和官盐形成竞争关系,一般情况下,这种竞争,都是官盐完败。所以说,粤盐,对于湖南的百姓来说,反而是一种福音。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官盐的运输是具有不确定性质的,如果遇上一些意外情况,那么就会导致官盐缺货,这种事情,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没有办法忍受的。

毕竟,盐和其他东西不一样,没有其他东西的人还能忍一忍,没有盐你是真的忍不了。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私盐也挺好的。

从汉武帝实现盐铁官营以来,盐运这块大蛋糕就一直被牢牢地把控在官府那里,也就是说,民间休想沾染一分一毫。

然而,绝对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对于各朝各代的盐运官员来说,盐运是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蛋糕。但凡官员和盐扯上一点关系,那么他们家必定会富得流油。

但是,市场规律终究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因为盐运的官员拼命的巧立名目,压榨商人的利益。

然而“商人重利轻别离”,也就是说,商人完全不甘心被盘剥,最后难逃破产的命运。所以说,商人最后也会反抗,最终的负担,总是会被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其实,如果说盐铁的特约经销商不需要上缴给政府一大笔钱的话,那其实也还好,怎奈盐税成了国家收入的大头,很多人在拼命成为皇商以后,却发现自己也不过是别人操纵的棋子,而且这个身份不但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反而会让自己亏损,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所以说,清朝那些严格按照律法经营的商人,其实大部分都是在亏钱。这种情况下,遵守律法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选择了。

所以,到了最后,从官员到商人到百姓都不想遵守律法了。这样的情况下,法律法反倒成了一纸空文。

粤盐在湖南地区的盛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为粤盐的运输成本更低,价格更好,而且质量也更好。

虽然清朝有着严刑峻法,但是却不能完全禁止百姓的需求。这不是靠颁布法律就能禁止得了的。

其实,正常的模式应当是在实践中慢慢地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否则,财富都集中到了皇室和官员的手里,等待老百姓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黑暗,最后又会有什么好处呢?

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几百年之后的新中国,共产党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市场模式上,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清政府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本质上不是为人民谋利的政府,所以他们只会想着自己能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妥协,而被剥夺利益的人也不愿意就范。

所以到了最后成了一场空前的拉锯战,而贪腐则是屡禁不止,永远都在本来就混乱的局面上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秒搜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