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
【名称】阳春三月[ yáng chūn sān yuè ]
【释义】指阴历三月;形容天气温暖的意思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中的“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意思是春分后的第15天,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天干“乙”,这时就会出现清明风。(斗指乙,即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乙这个方向,是说春分后一个半月左右的傍晚,如果这时观察北斗星,就会发现斗柄朝东,斗头向南)。
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清明节”也有“三月节”之称。
【示例】“在这个美丽的阳春三月,让我们结伴而行,出门踏青去。”(摘自网上)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定语
【近义词】春意盎然
【反义词】数九寒天
写阳春三月的古诗一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李白与他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