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土楼,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即使没来过没亲眼见过土楼的人也能从各大报道中窥得它的奥妙。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当属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名声可谓传播海内外。20世纪,美国卫星曾经把初溪土楼群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和交通的不断完善,来土楼旅游的人日渐增多,尤其是永定和南靖土楼,更是游客最爱来的打卡地,周边配套也较为完善。

来土楼旅游,其实不仅仅能欣赏到这一独特的建筑奇观,土楼背后的文化也是值得细行慢品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婚俗等都是列入世遗的项目,现在在一些土楼景区内每逢周末节假日也有演出或者展示,让游客除了看土楼外表更加深入了解它背后的历史以及依托土楼产生的种种有趣风情。

土楼是怎么造出来的?这大概也是每个游客最感兴趣的问题。在洪坑土楼旅游区,为大家揭晓这一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夯土墙,垒砌墙基是土墙夯筑的基础,至关重要,墙基垒砌不够稳固,日后修筑的墙体就会倾斜或倒塌,用来夯墙的黏土也是大有讲究,这些都是土楼得以保存上百年历经风雨地震而不倒的重要因素。

客家十番音乐,2006年5月与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宫廷音乐,是集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交响乐,其打击的方法别具一格,只敲击每节的第一个音节,其音调古朴、和谐、明快、热烈。据有关史料记载,“十番”在闽西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闽西客家的永定、长汀、连城、上杭、武平等县。

客家婚俗是客家文化习俗中较有特色的一种习俗。妙趣横生的客家婚俗吸引众多游客目光,在土楼景区内设有客家婚俗馆,不少游客参与扮演新婚男女,体验客家婚俗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比如永定烟魁、永定客家民间杂片吹奏技艺、永定陈东四月八、抚市走古事、下洋中川迎花灯、湖坑作大福、永定高头舞龙灯闹元宵、永定峰市副榜炉制作技艺、永定菜干制作技艺、永定芋子包制作技艺、永定客家老鼠粄制作技艺、永定客家腌菜制作技艺、永定柿饼制作技艺等都可以在永定土楼景区或周边体验到。

来永定土楼旅游,除了看土楼建筑本身,背后的非遗文化更值得一游哦,每周末和节假日在永定土楼景区为游客表演十番音乐、提线木偶、客家山歌、客家婚俗、民间绝艺等,“看世遗·学非遗”也成为一大招牌特色。